想到一個日常經驗,想要跟大家聊聊:
小編覺得好吃的鳳梨,經常是自家附近,那種開著小卡車在馬路邊殺的,會用紙箱切成紙板,手寫著「關廟鳳梨」。老闆會現殺,買起來經常都好甜。(到底是不是關廟來的我也不確定,但反正都很好吃)
就連這種卡車上的鳳梨,堆在一起也看起來幾乎都大小差不多,也就是從田裡到卡車上,有經過簡單的分揀。
就連從產地裝卡車在路邊賣,規格看起來都還差不多,何況是更嚴謹的包裝出口?
到底為什麼新加坡超市會能一次買到八顆大小規格不同的金鑽?真令人困惑。
為何裝櫃前不需要經過驗貨?檢查每箱果品大小?讓大小不同的鳳梨倘若混在一起裝櫃,冷鏈的溫度又如何達到均等?
這位蔡姓出口商的做法真的令人感到很謎,違反了常識上的認知。